为贯彻昆山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五月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根据学校第十届心理健康月活动安排,2019年5月8日下午13:00,我校在阶梯教室一楼举办“如何识别和预防自我伤害”生命教育主题讲座,主讲人为大观昆山心理咨询中心杨文娟老师,学校18级部分学生与德育教师聆听讲座。

杨老师从最近关注度比较高的几起在校学生自我伤害事件入手,结合大数据,简单介绍了自伤自杀事件中关于年龄、性别、地域的分布,并且简要分析了数据背后的原因,让同学们对自我伤害有初步的认识。杨老师结合具体案例,运用专业知识剖析自伤行为发生的罪魁祸首——创伤事件。创伤事件,简单的说就是不好的心事,而且这些心事往往很难排解,随着不好的心事越来越多,又没有合适的途径去排解发泄,心里再也承受不来,那么个体就很可能用极端的方式去解决,甚至是结束自己的生命。创伤事件往往伴随着个体的偏激行为,也就是说,当青少年出现一些偏差行为的时候,很可能他正经历着创伤事件,这时候我们就要对他加以关注。从心理学专业角度来看,我们经常在爱自己的人面前做偏差行为希望引起对方的反应让其帮助自己,偏差行为其实是隐藏的求助信号。
杨老师在讲座中指出,与识别相比,如何预防青少年的自我伤害更为重要,青少年可以在平时生活中建立起三道“屏障”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所谓“屏障”,简单来说就是个体与其他个体或者所处环境建立的以物质与情感为基础的联结。青少年最重要的“屏障”是家庭,其次是学校,然后社会,这些“屏障”可以在青少年遭受创伤事件时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度过心理难关。
讲座最后,杨老师提醒同学们,一旦发现或者自身正在经历心理危机,一定要及时求助,并且分享了求助的渠道——社会公益的危机干预热线,希望同学们警惕与关注身边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做珍爱生命的守门人。
自我伤害,尤其是青少年的自我伤害,是最令人痛心疾首的。本次讲座,一方面是呼吁在校师生关注自己以及周围人的身心状况,利用科学有效的手段来识别和预防自伤行为,让关怀生命融入校园生活的点滴。另一方面,讲座也为一些即将或者正在经历危机事件的同学提供了有效的舒解与发泄的渠道,鼓励他们用积极向上的心态,辅以科学的方法来应对危机。
